凯旋生活网 汇聚海量最新生活资讯

洪洞大槐树系列专题 | 寻根问祖古槐情(一)

2024-02-02 05:19:00 已围观 96 次来源:互联网编辑:凯旋生活网

初夏,参加临汾市作家协会“家国情槐”文学采风笔会,来到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采风。真是老天有眼啊,淅淅沥沥的小雨一直下个不停,给我们这些多情善感的文人墨客增添了几多愁绪,几多情趣。1qK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一阵震天撼地的“接姑姑迎娘娘”威风锣鼓表演过后,导游小姐便带领大家前行。雨越下越大,雨点儿敲打在一顶顶五颜六色的雨伞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仿佛是五六百多年前那十八次举国瞩目的大槐树移民行走在历史隧道脚步声的回响;园内小路两旁嫩绿的槐叶儿漂浮着晶莹剔透的雨珠儿,仿佛是那十八次离乡背井的先祖们从大槐树出发到山南海北迁徙时撒下悲痛的泪水。1qK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14世纪中叶开始的阶级矛盾激化后的结果便是战乱与杀戳。无数次的水旱、蝗灾、饥馑与瘟疫,吞噬了中原,致使人口锐减乃至“路不拾银”的“无人区”,同时也拉开了明朝大移民的序幕。1qK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当一幕幕战乱与荒灾悲剧在燕赵鲁豫轮番上演时,东有太行为屏障,西有吕梁作遮挡,南据风陵、孟津为门户,中有汾水浩浩荡荡穿越的三晋大地却是另一番繁荣景象。元人钟迪笔下的“当今天下劫火燎空,洪河南北噍类无遗,而河东一方居民丛杂,仰有所事,俯有所育”,正是当时山西的真实写照。面对中原地区残破的局势,素有雄才大略的朱元璋为圆其龙腾云涌万世一系的美梦,慨然采纳了郑州知府刘琦、户部郎中刘九皋等人的奏议,做出了顺乎历史潮流的抉择,把移民屯田的目光投向了人口稠密的山西晋南。1qK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1qK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明初的平阳府所辖二十八县,更是富甲一方。元人郭嗣兴有一首五言诗描绘当时平阳的景况:“形胜开千载,舆图壮一方。城池殊屏蔽,庙宇式轩昂……鼠肥偏喜食,鱼美鲜求尝……”可见那时的晋南有多繁华。而洪洞不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而且历史上就有移民的先例,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至少有两次记载,从洪洞迁民于河南。悲歌一曲铸伟业。从明洪武初年(1368)至永乐五十六年(1458)四十一年间,从山西移民十八次,人口近百万,遍布18个省市,500多个县,涉及800余姓,包括汉、蒙、回三大民族。1qK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伴随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和导游甜蜜的讲解,我们一路来到大槐树的遗址。现如今,第二代、第三代大槐树虽然历经风雨沧桑,却依然绿绿苍苍,昂然挺立。初夏时节正是古槐生发新枝的时光,挺拔的树干,浓密的绿叶,在细雨中更显得生机勃勃郁郁苍苍。间或几十只燕儿飞翻其间,给这古槐平添了几多情趣几多活力。就连古槐一侧那条南北通达的古官道,也显得更加苍苍莽莽。移民先祖们当年就是从这里迁徙他乡的。传说清末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仓皇南逃西安,就是从这里路过的呢。1qK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冒着霏霏细雨,我们观看了一群“移民先祖”的表演,仿佛带领着我们回到六百多年前那十八次迁徙的场景。我这个洪洞大槐树大移民的后裔,此时此刻仿佛透过历史的烟云,追寻着夏氏先人在大移民队伍中的足迹与倩影。在金碧辉煌的祭祖大殿,我寻找到了夏氏的家谱与迁徙记载,好不令我激动不已感慨万千!1qK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1qK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数百年来,“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追随着先民的足迹,我寻找着夏氏迁徙的轨迹:夏姓系承夏禹,始祖夏启、夏征舒。是中国当代百家姓第五十五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夏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明末其后裔分布山东、河南、河北等十数省市。1qK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颂扬夏姓的楹联为“真宰相器;有大臣风。”、“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节义清廉羡中折,文章台阁爱英风。”等名联。夏姓后裔多为文人学士,夏圭是南宋四家之一的著名画家;夏言,正德进士,后以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内阁首辅执政;夏完淳,南明抗清将领、诗人;夏明翰,中共著名烈士,临刑前写下壮烈诗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衍,中国近代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夏鼎,中国考古学家…..一代代文人学士,炳彪千秋。这不正印证了夏氏的家训:诗书传家吗?!1qK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未完待续)1qK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作者:夏全发1qK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来源:洪洞县大槐树文化研究中心1qK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