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生活网 汇聚海量最新生活资讯

南宋灭亡的内在因素:文武之争加剧了内部矛盾,以岳飞的悲剧为例

2023-11-25 17:19:00 已围观 38 次来源:互联网编辑:凯旋生活网

公元1127年,金人率大军南下,直接攻陷了汴梁(即开封城),并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史称“靖康之变”,北宋也因此宣告灭亡。当时宋徽宗有一个儿子未被俘虏,此人便是康王赵构,他拥兵在外,一直想重建宋朝。同年6月12日,赵构在南京应天府正式即位,改元建炎,是为宋高宗。然而局势并没有因此而稳定,金完颜宗弼立马又开始南侵,宋高宗犹豫不决,最终败逃至杭州,并升杭州为临安府,这便是历史上的南宋。南宋的统治者并未吸取前朝的教训,即便宋高宗即位初重用主战派,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好景不长。kT2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kT2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北宋建立之初,宋太祖赵匡胤便确立了“重文轻武”的治国方针,武将始终被打压,这直接导致北宋的军事实力下降。直接北宋灭亡的那一刻,统治者仍然固守“重文轻武”的治国方针,朝廷的士大夫们遇到战争基本上都是主和,一味的退让导致颓势和败局再也无法挽回。照理说,南宋建立后肯定要吸取前朝的教训,起码要重用武将,可事实并非如此。南宋建立在一个战争频发的时代,统治者完全可以抛弃“以文治国”的方针,根据时局的变化来改变治国方略。宋高宗的确这样做了,但在多次打败金兵后,便开始松懈,他并没有对抗金朝的决心,最终还罢免了主战派的主要人员。kT2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kT2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南宋最终也没逃过被消灭的命运,我们可以从岳飞的悲剧来进行分析,探究南宋灭亡的内在因素到底是什么。kT2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岳飞的悲剧

目前为止,人们对于岳飞的死,首先关注的是元凶是谁,到底是宋高宗所为还是秦桧所害。大多数人看来,朝廷杀害岳飞的动机,主要是主战派妨碍了和议。其实这只是两宋时期“文武之争”的一个表现,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的斗争从未停止过。北宋建立初期确立的治国方针,直接导致主和派总是占据优势,宋朝的皇帝始终提防着武将,这也是两宋朝廷接连吃败仗的原因之一。kT2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kT2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展开全文
kT2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南宋建立之初,宋高宗赵构的确重用了主战派,但这是因时局所迫,所以在时局稍微稳定一点后,赵构立马罢免了主战派。在国家建立初期,统治者所需要做的并不是发动战争,而是稳定内部,尤其是在“淮西之变”发生后,宋高宗更加注重了内部的稳定。首先是统治者必须要掌握绝对的权力,而这种权力首先要来自于对军队的绝对统治权。kT2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kT2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从这一层面来看,在军队国家化的进程中,削兵权肯定是必然的,但也是要有方法的。宋高宗想要把私家军队变成为天子亲兵,他也想出了很多办法。先是将韩世忠、岳飞等人招入朝廷,并授为枢密副使,这是他怀柔的一面。后来处死岳飞,则是他强硬的一手。杯酒释兵权与铁血削兵权,分别是硬币的正反面。由于采取的是强硬措施,事后必然会遭到反弹,投鼠尚且还需忌器,柿子更是要捡软的捏。当时岳飞的军队战斗力虽然非常强,但人数并不多。因此在众多武将中,岳飞的实力算是最弱的,同时也是最没有势力背景的,这就很不幸地使他成为了宋高宗铁血削兵权开刀的首选。kT2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kT2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岳飞的悲剧似乎有一定的必然性,这也是两宋时期朝廷内部文武之争的结果。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统治者仍然将重心放在内部斗争上。kT2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南宋文武之争

根据南宋大臣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大臣常同和张戒直接向宋高宗阐述了如何解决军队将领权重的问题。对此,宋高宗也是犹豫不决,他需要一个万全之策,如何既削兵权,又不会自毁长城。史书记载:“朕今有术,惟抚循偏裨耳。”宋高宗打算优待和收买军中主帅手下的将领,从而提升他们的权力,通过分权的方式达到削弱兵权的目的。当时宋高宗想出这一个办法时,南宋对金作战还未出现大捷,可见宋高宗对削兵权处心积虑已久。kT2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kT2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在高宗决意削兵权后两年,绍兴和议,岳飞直接被处死。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无论是从皇位稳定还是从国家的长治久安,都是需要达到一种政治平衡的。更何况南宋建立初还遭遇“苗刘之变”,这更加坚定了高宗削兵权的决心。在《中兴两朝圣政》中记载,宋高宗着重称赞了北宋开国功臣赵普,同时也表示自己要效仿“释兵权”,至于是用酒还是用刀,那就要取决于当时的政治形势了。两宋时期的皇帝都在不停地针对武将,更不用说底下的士大夫们,他们顺水推舟借助皇帝的威严来打压武将。kT2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南宋建立之初,艰难中兴,统治者必须依赖军事实力,所以只能任由武将跋扈。可当政权逐步走上正轨,武将们也都需要让出位置。士大夫们不可能再容忍像唐末五代的骄兵悍将再度回到政治舞台。在这种意识的主导下,必然会出现新的文武之争。为何要说是“新”文武之争呢?事情还要从北宋靖康之变说起。朝廷内文武之争并不是起源于南宋,这个传统源自于北宋时期。自从宋太祖赵匡胤确定以文治国的方针,士大夫们便主宰了上百年的北宋政坛。kT2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kT2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靖康之变改变了这一局面,也让统治者意识到问题所在,但让武将“跋扈”的时间并不长。当政局稳定后,统治者再一次拾起了以文治国的方针。所以出现了“狡兔死,走狗烹”的现象,岳飞的悲剧便是最典型的例子,而秦桧是士大夫的最高代表,其中的关系显而易见。kT2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小结

无论战和,其本身都是政治,只不过作为武将,肯定是要站在自身的立场,一般都是主战。纵观南宋的历史行程,即便北方一直存在很大的军事压力,但其实和平时期是居多的,这为南宋的士大夫们主宰政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平时期,武将注定不会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士大夫们“重文轻武”的意识根深蒂固,即便是在特别需要武将的时期,他们也不会消除对武将内心的轻蔑。kT2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kT2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一切都如宋高宗所愿,武将的兵权被削弱,在新一轮的文武之争中,士大夫再一次大获全胜。岳飞个人的悲剧落幕,形成的大氛围却让所有人皆大欢喜。然而,过度纵容文人发展,对南宋的朝廷也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自从延续“重文轻武”的治国方针后,南宋的权相辈出,其影响最大的还是未能使得南宋的军队国家化彻底完成,这一隐患一直持续到南宋灭亡。以处死岳飞为例,在文武之争中,士大夫的确占据了上风,但也对政治造成了严重的伤害。kT2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kT2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在《通鉴续编》中记载了一段有关南宋末年士大夫余玠对宋理宗的一番话,其中主要表达了朝廷轻武的政治教训总结,作为士大夫的余玠直接指出了南宋的内部矛盾太深,其中一句“文武交激,非国之福”,直接点名原因。的确如此,南宋灭亡除了外部的因素,更主要的还是内部矛盾太深。内部的文武之争直接加速了南宋灭亡。各位读者如果想了解更多有关岳飞的事迹,可以选择性购买笔者推荐的书籍,感谢大家的支持。kT2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kT2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