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生活网 汇聚海量最新生活资讯

汉匈战争中,汉朝一计区区四个字,却成功遏制了匈奴

2023-12-16 16:49:00 已围观 87 次来源:互联网编辑:凯旋生活网

西汉成立后,边界安全成为刘邦首先关注的问题。为此,刘邦亲率三十万大军反击匈奴南下,但不幸的是刘邦在白登山被匈奴围困七天七夜,之后不得不实行和亲政策,以换取边界的安宁。但和亲政策只是短暂的和平,并不能遏制匈奴的掠夺野心,“冒顿乃少止,时时小入盗边”,给西汉带来了巨大的灾难。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汉惠帝时期,冒顿甚至派人送来羞辱吕后的国书,“冒顿寝骄”,吕后是一国之母,羞辱吕后就是羞辱汉朝,这让汉朝大臣们受不了,纷纷建议出击匈奴,但受制于国力,最终还是不得不继续屈辱和亲,以女人与财物求取和平。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在和亲之余,汉朝上下也在寻找破局之策,汉文帝时的晁错在《言兵事疏》中,总结了西汉以来抗击匈奴的经验教训,探索了匈奴作战规律,分析了汉匈军力对比,指出“敌之长技有三,我之优势有五”,最终建议将归降的胡人、蛮夷武装起来,与汉军互为表里,“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行也......此万全之术也”。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晁错的“以蛮夷攻蛮夷”,武装投降的蛮夷配合汉军攻打匈奴,实际就是“以夷制夷”的初级版,但在文景时期受制于国力,整体没有什么具体“以夷制夷”的行动,西汉前期还属于这一战略的酝酿阶段。西汉中期,随着汉朝国力增长,汉武帝拉开了中国大规模运用“以夷制夷”的战略大幕。不幸的是,始于中国的以夷制夷战略,在清朝晚期中国人对外时已经不太会用了,而西方列强却屡试不爽。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汉武帝:拉开以夷制夷的大幕

汉武帝上台之后,一改过往国策,积极准备反击匈奴。为此,除了整军备武、训练汉军之外,更是对“以夷制夷”的战略非常重视。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首先,匈奴降人、内附匈奴部族、境内义渠人等,熟悉草原作战方式与生活环境,而汉军对草原比较陌生,于是汉武帝大规模编练“夷兵”,与汉军互为表里、互相配合,这一国策贯穿汉武帝执政时期。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其次,联合西域之夷,来夹击、牵制匈奴,张骞出使西域的最大目的是寻找匈奴仇敌大月氏,汉武帝的战略是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由于大月氏西遁,已经没有复仇之心,于是汉武帝又联系了西域,“以断匈奴右臂”,取得了联合西域之夷制匈奴的重大胜利。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也就是说,汉武帝开始,汉朝的“以夷制夷”政策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组建“夷兵”攻打匈奴,一方面联络“夷国”合击匈奴。(下图,西汉前期版图)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赵充国:发现以夷制夷的缺陷

赵充国是汉武帝晚期的名将,曾经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最终率领百余壮士突围,被拜为中郎。昭宣时期,由于长期与异族作战,赵充国是公认的“通知四夷事”,相当于“北方异族问题专家”。在长期与“夷人”作战过程中,赵充国发现以夷制夷存在一个重大问题,即“夷人”会反叛且联合起来制汉。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公元前63年,“先零遂与诸羌种豪二百余人解仇、交质、盟诅”,一个以先零羌为主体的反汉同盟即将形成。与此同时,羌侯狼何也蠢蠢欲动,派遣使者向匈奴借兵,准备攻打敦煌、鄯善,以断绝汉朝通往西域的通道。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史书记载,“上闻之, 以问充国”,赵充国判断认为这些“夷人”会在秋高马肥之际作乱,因此如今首先派人做好反击准备,其次派人深入诸羌,分化瓦解他们,让他们无法形成一股绳,第三对于祸乱之首的先零羌等严惩不贷,对于胁从者网开一面。通过这三招,汉朝“竟不烦兵而下”,羌人内部爆发激战,胁从者将为首者反叛之人一一诛杀,率领4000叛乱羌兵投降归汉。随后,赵充国上《屯田制羌疏》,建议让这些反叛羌兵屯田,修葺道路、桥梁等,便于朝廷兵马行军,以便更好地控制西部。更为重要的是,赵充国指出“可将羌人排挤到贫瘠之地,使之因贫困导致内乱”,那么自然就无法联合起来反汉,从而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也就是说,赵充国防止“夷人”联合制汉的策略是,打击祸乱之首的夷人,争取胁从者,时刻防止夷人合并,注意分化夷人力量,达到既能使用夷人力量,又可以控制夷人的终极目的。赵充国时期,充分利用羌人、匈奴、西域诸夷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三者无法合流反制汉朝,将“以夷制夷”的战略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最终在汉宣帝时期匈奴、西羌日渐衰落,不得不向汉朝求和。历史上的赵充国,七十岁平定西羌,成就不下于卫霍,是一位被低估的名将。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可惜的是,王莽实施“以夷制夷”,希望驱使乌桓牵制匈奴,结果弄巧成拙,不注意提防“夷人”反叛联合制汉,导致乌桓与匈奴联合了起来,以至“光武初,乌桓与匈奴连兵为寇,代郡以东尤被其害”。因此,以夷制夷的战略,执行不好的话,反而会深受其害。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东汉:大规模运用以夷制夷

东汉建立后,“以夷制夷”从一开始就是基本国策,尤其随着东汉国力增强,独霸东亚地区之后,更是大规模地运用这一战略,而且用的非常得心应手。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光武帝时期,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率部投降归汉,刘秀立即通过各种措施笼络、控制南匈奴,并争取乌桓、鲜卑制北匈奴。汉明帝(刘秀之子)时期,随着东汉国力日益增强,北伐北匈奴被提上了日程,但汉明帝并不准备直接与北匈奴作战,而是计划先取西域(西汉后来又丢掉西域),断北匈奴右臂。随后,东汉发动了天山之战,驱逐北匈奴在车师一带的势力,又派班超出使西域,实现了联合西域诸夷制北匈奴的目的,同时破坏了北匈奴联合西域诸夷制汉的战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南部(南匈奴)攻其前,丁零寇其后,鲜卑击其左,西域侵其右”,北匈奴处境日渐艰难。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公元88年,窦太后垂帘听政时,北匈奴遭遇严重灾害,东汉朝廷商议决定讨伐北匈奴,但汉军实际只有1万多,其余数万都是南匈奴、羌人等,东汉这是典型的“以夷制夷”。与此同时,东汉决定在摧毁北匈奴之后,扶持一个北匈奴,让其与南匈奴继续对峙,防止南匈奴做大。由此可见,东汉在以夷制夷策略运用上,已经达到了技艺高超的地步。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除了匈奴,东汉在边疆地区,对羌人、南蛮、鲜卑、乌桓等的战争中,都普遍实行以夷制夷的策略,在基本解除了边患问题之余,又节省了军费,并解决从内地调兵到边疆的士兵不适应与战斗力问题等。可以说,两汉之强,能打下庞大的疆土,与成功实施以夷制夷的战略密不可分。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晚清时:一败涂地的以夷制夷

从汉朝开始,“以夷制夷”就成了中国常用战略,汉唐时运用得很成功,明朝中前期用得还算不错,但宋朝与明朝后期遭遇失败,“夷人”反过来成功实行“以汉制汉”、“以夷制汉”,从而建立了金国、元朝、清朝。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清朝晚期时,中国又面临了新局面,西方列强开始入侵中国。起初,已经闭关锁国百多年的清政府一脸懵,面对西方入侵束手无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是用“咱大清道德文章”天下第一来安慰自己,更不懂利用克里米亚战争,利用英法俄等国的矛盾实施“以夷制夷”。成功镇压太平天国之后,李鸿章等汉臣崛起,开始利用列强关系实施“以夷制夷”战略,这也是19世纪70年代之后清政府的主要外交战略。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中法战争时,清政府试图依靠英国向法国求和,以英夷制法夷,没想到老将冯子材率部取得了镇南关、凉山大捷,导致法国内阁倒台。然而,正待乘胜追击时,清政府担心“兵连祸结”会激起“民变”、“兵变”,李鸿章等人主张“乘胜即收”,把镇南关大捷当作寻求妥协的绝好机会,建议清政府立即与法国缔结和约。最终,在英国的斡旋下,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将西南边疆门户拱手送给战败方,上演了外交史上一幕滑稽戏。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中日甲午战争时,李鸿章希望依靠欧洲列强阻止日本侵华,但最终日本与欧洲列强各取所需、各有所得。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可以说,清政府的以夷制夷战略,对内制汉时手段纯熟,但在对外时一败涂地,求助一个列强之后往往还得酬谢之,却还没能根本解决问题,最后搞得列强在中国遍地开花,都心满意足地拿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以夷制夷时,没能处理好英美等国的“以夷制汉、以汉制汉”,另一方面也没有做到“知彼知己”这四个字,既没搞清楚自身情况,自身在列强眼里的可以肆意瓜分的“肥肉”性质,又不明白列强本性,以及列强之间的真实关系,于是只能给列强联合起来戏耍,就如同现在一个群里除了你全是骗子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实施的“以夷制夷”策略,又怎么可能成功呢?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鲁迅在《伪自由书·以夷制夷》中说:“我还记得,当去年中国有许多人,一味哭诉国联的时候,日本的报纸上往往加以讥笑,说这是中国祖传的以夷制夷的老手段。”这个中国祖传的老手段,几千年来一直被中国人运用,但在清朝晚期中国人却几乎不会玩了,反而英美等国屡试不爽。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

参考资料:《汉书》、《以夷制夷策略在两汉时期的发展及其缘由》等LsV时刻为您分享日常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