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中科院合肥研究院90多名科研人员集体离职闹得轰轰烈烈,大家都说是因为待遇问题产生分歧而离职,也有人爆料研究人员每天做着辛苦的科研工作,然而月薪却只有一万块,更是有网友用“将军孤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来调侃科研人员和明星之间的待遇差距。
虽说为国家工作是令人骄傲的事情,但有时候光靠情怀是行不通的,如果没有足够的生存资本,没有人愿意做着辛苦而又无人知晓的工作,这也是当今社会人才流失巨大的原因。现在祖国的发展明显变好,还只给科研人员那么点待遇确实令人痛心。而比之当初在国家困难的时候,无数科学家放弃了国外的高薪聘请,义无反顾地回到国家建设祖国,只是因为祖国的科研环境差,难以出成果,仅仅是祖国需要他们,所以不在乎待遇问题。
2008年的施一公在美国年薪高达千万,美国政府甚至给他开出1000万美元的科研经费,为他提供最好的研究环境,但是施一公拒绝了如此优渥的条件,他选择回到中国,而那时的中国完全没有能力为他提供同等的待遇。
施一公出生于1967年,家乡在河南郑州小郭庄。施一公从小就成绩优异,对理科尤其感兴趣。在高中时期参加了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并取得了第一名,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在读大学的时候,他对生物技术行业的兴趣日渐浓厚,经常埋头实验,在1989年提前一年毕业。
在毕业之后施一公就前往美国继续深造,事实证明,优秀的人在哪里都是优秀的。施一公一开始到美国的时候因为英语不行和当地人交流有碍,他的性格就是既然发现了困难,那就解决困难,所以施一公给自己规定每天背25个新单词,努力锻炼口语,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施一公利用美国的科研资源努力提升自己,1997年他博士还没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被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聘为助理教授,此后,施一公所在的科研环境更是当时一流的,他的才华也在这时候得到施展,在短短九年的时间里,他就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最高级别的教授职位。
但是在2008年的时候,施一公全职回到中国,他也表示自己回清华的目标并不是为了做科研,也在于育人,关键是在育心他想为国家培养一批以天下为己任的学生。曾经在普林斯顿大学施一公研究室读博士的颜宁,也跟随他回到了中国,也算是他在自己目标的实现。
施一公回到家乡建设祖国,为祖国相继培养出了颜宁、万蕊雪、白蕊三位优秀的科学家,按理来说应该受到推崇,但是在网上却出现了关于他不好的言论。原来是施一公曾经公开发表过自己关于选专业的看法,他认为不能以兴趣去选择专业,而是以社会需求选择专业,而现在的时代正是生物科学的时代。
科学家的言论基本上是人们推崇的对象,所以一大批学子在专业选择时选择了生物学专业,但等到他们真正学习接触到生物学的时候才发现,生物学的学习不仅需要个人天分,还需要兴趣才能重复那夜以继日的实验工作。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研究,更不要说生物学专业的就业领域之窄。
因为这个原因,自然而然地在网上产生了许多抱怨施一公的言论,但是我们也应该考虑清楚,当拥有公信力的公众人物发表观点的时候,是不是适合自身,而不是一味地认可别人的意见。